韩国电商爆雷!卖家扎堆注册本土公司,财税合规成生死线
今年韩国电商圈真是热闹。
COUPANG在中国招商火力全开,加上韩国市场本身网购普及率高、消费力强,还有中韩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,不少卖家眼睛都盯上了这块"肥肉"。上半年开始,注册韩国本土公司开COUPANG店的卖家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——本土公司账号的流量红利,谁不眼馋?
订单来得快是好事,可别被冲昏头。
新媒网跨境注意到,最近陆续有卖家踩坑:用韩国本土公司做电商,财税合规要是没跟上,后患无穷。韩国政府能直接调取平台销售数据,别再用国内公司玩亚马逊那套老思路了,行不通。
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讲,从公司注册到税务申报的全流程门道。市面上不少韩国代理自己都半懂不懂,希望这篇能帮你避开那些隐藏的雷区。
公司注册:选对类型少走弯路
中国人开韩国公司,常见就三种:代表处、分公司、有限会社/株式会社(独立法人)。
选哪种?得看你想干啥。
代表处压根不能经营,开店就别想了。
分公司倒是能营业,但采购、销售、清关这些业务涉及两国税务联动,财务处理复杂得像走钢丝。新媒网跨境建议:做COUPANG直接pass分公司,管理成本能压垮人。
重点看独立法人——有限会社和株式会社:
实操中九成卖家选有限会社。为什么?
股东少,平台审核省事;中国人注册要办海牙认证,少一份材料省几千块;最关键的是实缴资本——有限会社100万韩币(约5000元人民币)就能起步,株式会社得1000万韩币打底。
对只想踏实开店的卖家来说,有限会社就是性价比之选。
店铺注册:这些细节能卡死你
拿到营业执照只是第一步。注册店铺、申请网络销售许可证、上架产品…每一步都有讲究。
血泪经验:
多店铺运营的卖家注意!如果老店铺因违规被封,新店铺必须彻底"换血"——邮箱、电话、资料全部用新的。我们见过惨痛案例:客户把被封店铺的邮箱用在新公司,结果审核死活不过。更糟的是,平台直接给新公司打上关联标记,彻底凉凉。
卖食品类商品?提前备好相关资质。韩国对入口商品监管极严,没证就备货,仓库积压都是真金白银的教训。
进口清关:税算不清就白干
货从中国卖到韩国,对韩国公司就是进口。这里卡着两道税: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(按CIF价格算)。和欧洲日本类似,但跟美国不同——美国进口一般没有增值税。
- 关税是货品成本的一部分,别想着抵扣;
- 增值税税率10%,进口时交了,后面销售环节能抵扣。
千万要注意:
别图省事走包税渠道!包税清关不用你的公司抬头,增值税抵扣凭证拿不到,货品来源也说不清。更别动低报的念头——韩国海关手里有你的清关申报价,如果和实际付款金额对不上,轻则成本不能税前扣除,重则引发稽查。
清关完成,货进COUPANG火箭仓或海外仓,才算真正踏上赛道。
销售环节:增值税自己扛
在COUPANG卖货,标价都含10%增值税。但平台不代扣代缴! 钱进了你口袋,申报得自己来。
申报节奏要掐准:
每季度结束次月25日前报税(1月、4月、7月、10月的25日)。把平台销售数据、进口清关单据扔给税代,他们会算清楚:
实缴增值税 = 销售环节收的增值税 - 进口环节交的增值税
不少卖家栽在这里:从消费者手里收了增值税,申报时却搞"缩水操作"。新媒网跨境提醒:韩国税务局能直接调取平台销售数据,你报的销售额和政府后台数据差一大截,等于举着喇叭喊"来查我"。
年度重头戏:所得税和年审
熬到年底,真正的考验才开始。
先算利润:
营业利润 = 销售收入 - 货品成本 - 物流费 - 平台佣金 - 广告费 - 杂费
有盈利就得交法人税(所得税)。税率分档累进:
申报死线:次年3月31日前完成汇算清缴。
年审更是生死线:
每年3月是年审季。没按时完成?罚款只是开胃菜。核心四步走:
- 备材料:年度财报、资产负债表、损益表,差一张都可能翻车;
- 交报表:卡点提交,拖延就是给自己挖坑;
- 等审核:税务局会拿着放大镜查数据;
- 领证书:过关才能拿到年审通行证。
日常还有居民税等小额税种,金额不大但必须按时缴。税代一般会提醒,自己也得留个心眼。
写在最后
韩国市场像块裹着糖衣的药丸——流量红利诱人,但财税合规是咽下去的苦。
从公司注册类型的选择,到每季度增值税申报,再到年度所得税和年审,环环相扣。
新媒网跨境建议:找个懂中韩双国财税的代理团队,比省那点服务费重要十倍。毕竟在能调取平台数据的税务部门眼皮底下玩火,烧掉的可能是整个韩国战场。
长远做生意,合规才是最快的路。
新媒网(公号: 新媒网跨境发布),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、游戏、支付、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,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。









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