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rplexity CEO放话:明年周查询量冲10亿次,谷歌AI搜索陷困局
你看最近科技圈这动静了吗?Perplexity这家AI搜索新贵,势头猛得吓人。
新媒网跨境获悉,其联合创始人兼CEO阿拉温德·斯里尼瓦斯放话了:照这个速度跑下去,明年这个时候,他们每周处理的查询量就能冲上10亿次大关。算算账,一年就是520亿次问答。什么概念?相当于地球上每个人,每年平均要向Perplexity问上7次。
五月份的数据已经够亮眼了——7.8亿次查询。斯里尼瓦斯在旧金山那场Bloomberg科技活动上直言:“月增速稳稳保持在20%。”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增长曲线。
为啥这事儿值得咱们瞪大眼睛看? 答案明摆着:AI驱动的信息获取方式,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蚕食传统搜索的地盘。虽然眼下,在谷歌这座大山面前,Perplexity还像个初出茅庐的少年。对比太鲜明了——谷歌只需要短短四天,就能处理5200万次查询;它一周的搜索总量,更是逼近惊人的980亿次。体量悬殊,但趋势的苗头,已经藏不住了。
痛点在哪?谷歌的“AI困局”暴露无遗。 斯里尼瓦斯说话挺不客气,他点破了一个尴尬现实:谷歌的AI搜索产品,似乎陷进了“不停改名、就是难产”的怪圈。“2023年,他们叫它‘搜索生成体验’;2024年,改口叫‘AI概览’;今年又变成了‘AI模式’。明年呢?保不齐又换个新名字。但说到底……这功能始终没能真正推到大多数用户面前。” 这话听着有点刺耳,但确实戳中了要害。
新媒网跨境认为, 谷歌的犹豫,根子还在钱上。斯里尼瓦斯说得更直白:“他们不敢彻底转向纯AI模式(原谅这个双关语),把传统搜索完全替换掉,因为他们的广告生意就靠这个吃饭。” 他进一步补充道:“他们需要这笔钱。这钱可是在给Gemini(谷歌AI模型)的所有研发投入买单呢!” 商业模式的惯性,成了巨头转身最大的包袱。
更尖锐的还在后头。斯里尼瓦斯甚至暗指谷歌在“说谎”——关于AI引用是否导致流量分发减少的问题。“我们(Perplexity)希望通过引用实实在在地给内容源导流。我可不会撒谎,说什么‘哎呀,我们还在分发大量流量’之类某些大公司试图宣扬的话。那绝对不对。” 他旗帜鲜明地表示,“我们一直非常透明,明确承认:是的,从这类AI界面引出的流量确实会减少,我们对此开诚布公。” 这份坦诚,在当下反而成了稀缺品。
那下一步,Perplexity要往哪冲? 斯里尼瓦斯描绘的蓝图野心勃勃:别只把它当个浏览器看。他们正在秘密打造一个名为“Comet”的混合认知操作系统(Hybridized Cognitive OS),目标直指Chrome这样的传统霸主。核心思路是啥?把导航、信息获取和用户活动深度整合。
“一个答案,本质上相当于做了四、五次搜索。” 斯里尼瓦斯解释道,“而一个‘行动’指令,就能完成原本需要整个浏览会话才能搞定的事。” 这构想一旦落地,就是颠覆性的体验升级。用户不再需要反复跳转、筛选、点击,复杂任务可能被压缩成一个自然语言的指令流。效率的提升,是几何级的。
新媒网跨境预测, 这场由Perplexity点燃的“效率革命”,其冲击波绝不会局限于搜索框内。它预示着信息交互底层逻辑的重塑。当获取答案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流畅,当执行任务只需开口吩咐,用户对“工具”的期待将被永久性地拔高。谷歌等传统巨头面临的不只是份额争夺,更是范式转变的生死考验。而对于内容创作者和依赖流量的网站,斯里尼瓦斯的“流量减少论”更像是一记警钟——在AI重构的信息分发链里,你的价值锚点,需要重新定位了。
未来一年,Perplexity能否如期撞线10亿周查询量?“Comet”能否撕开操作系统的新篇章?谷歌又将如何拆解这AI与广告收入的两难棋局?这场大戏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有一点可以肯定:搜索江湖的风向,彻底变了。
新媒网(公号: 新媒网跨境发布),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、游戏、支付、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,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。









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