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营收暴涨70%!AI芯片巨头遭美出口管制重创,中国市场损失80亿

2025-05-30边缘AI芯片

Image

热点:英伟达逆势增长,AI热潮下的亮眼财报

新媒网跨境获悉,英伟达(Nvidia)刚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:在截至4月27日的季度里,营收飙升至441亿美元,同比增长近70%,远超华尔街预期的433亿美元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增长——全球正掀起一场AI基础设施投资的狂潮,英伟达作为芯片巨头,牢牢占据风口浪尖。公司预计本季度营收将达到450亿美元,上下浮动2%,虽然可能略低于市场预测的455亿美元,但这份势头足以让投资者欢呼。财报公布后,股价在盘后交易中直接上涨4%以上,市场对英伟达的信心可见一斑。

这股增长浪潮并非偶然。随着ChatGPT等AI工具引爆全球需求,数据中心、云计算巨头如微软和Meta都在疯狂采购英伟达的芯片。新媒网跨境了解到,英伟达的GPU已成为AI开发的“黄金标准”,其自有软件平台CUDA上积累了海量开发者工具,这让它在竞争中独占鳌头。黄仁勋(Jensen Huang)在电话会议中直言:“用户需求异常强劲!”但这份光鲜背后,暗藏危机——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正像一把悬剑,威胁着英伟达的全球布局。

痛点:出口管制重创,中国市场的阵痛

新媒网跨境注意到,英伟达正面临严峻挑战。美国总统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余波未消,加上4月新出台的出口限制,直接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专为其定制的AI芯片。这可不是纸上谈兵——上季度,公司为此计提了45亿美元费用,还白白损失了25亿美元销售额。更糟的是,本季度预计在中国市场将再丢80亿美元营收。黄仁勋毫不避讳地批评:“把中国芯片商挡在美国门外,只会让他们在海外变得更强大!”

财务数据也暴露了痛处:上季度净利润虽增长26%至188亿美元,却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95亿美元。毛利率调整后为71.3%,勉强符合预期,但技术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不容小觑。今年初,英伟达切换到更复杂的Blackwell芯片系统,成本飙升导致利润率下滑。更头疼的是,Blackwell服务器曾出现技术问题,差点延误上市——好在团队及时解决,否则损失更大。分析师们早前警告,出口管制可能进一步拉低利润率,首席财务官克莱特•克罗斯也承认,新规没给库存处理留余地,让运营环境“充满挑战”。

中国市场成了焦点中的痛点。黄仁勋坦言,关于中国无法自研AI芯片的假设“明显错误”,他强调:“赢得开发者的平台才是AI赢家。”但现实是,出口管制让英伟达在华业务举步维艰。新媒网跨境建议,企业需灵活应对地缘风险——英伟达正在“探索有限竞争”,比如考虑推出改造版Blackwell芯片。不过,这能否挽回损失还是未知数。

方案:全球扩张与技术革新破局

面对痛点,英伟达的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级。首先,中国市场策略转向务实:黄仁勋宣布正在开发专为中国定制的芯片版本,以绕过管制。同时,他力推CUDA生态,强调“开发者平台”的核心优势——这不只是卖硬件,更是构建护城河。

技术层面,英伟达加速突破Blackwell瓶颈。团队已解决服务器问题,确保新品按时推出。本季度毛利率展望升至72%,略高于预期的71.7%,显示成本控制见效。财务上,公司巧妙“重新利用材料”,将出口限制的损失从55亿减至45亿美元,证明资源优化能力。

但真正的王牌在全球化布局。黄仁勋本月马不停蹄:先访沙特、阿联酋和台湾,签下多笔政府AI基础设施大单,减少对微软、亚马逊等巨头的依赖。新媒网跨境预测,英伟达的欧洲行——下周将覆盖法国、英国、德国和比利时——很可能宣布更多合作,把业务分散到管制较松的地区。更长远的是,英伟达承诺未来4年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,呼应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政策。黄仁勋直言:“他有远见,我相信他。”这不仅化解地缘风险,还巩固了供应链。

结语
英伟达的故事是AI时代的缩影:机遇与挑战并存。新媒网跨境预测,随着全球AI投资持续升温,英伟达若能平衡技术革新与地缘策略,未来增长潜力巨大。但出口管制这把双刃剑,提醒所有跨境企业——多元化布局才是生存之道。

新媒网(公号: 新媒网跨境发布),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、游戏、支付、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,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。

评论(0)
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~
英伟达在AI热潮中实现逆势增长,季度营收达441亿美元,同比增长70%。然而,美国出口管制对中国市场造成冲击,公司正通过技术革新和全球化布局应对挑战。
发布于 2025-05-30
查看人数 853
关注我们
新媒网跨境发布
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,未经许可,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