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尔玛营收暴涨1500亿,员工却少了7万!
热点:沃尔玛业绩创新高,员工却少了7万!
本周,上万名沃尔玛员工齐聚总部,庆祝公司创纪录的收入、新店开业和飙升的股价。但热闹背后藏着一个冷冰冰的事实——人越来越少了。
截至去年底,这家全球零售巨头员工总数约216.5万,比五年前缩水近7万人。同一时期,其营收却暴涨超1500亿美元,相当于吞掉了一个中型零售商的全年销售额!更耐人寻味的是,沃尔玛一边喊着“年增4%”的业绩目标,一边暗示:员工规模不会大幅扩张。
痛点:无就业增长,零售业饭碗还稳吗?
美国零售业养活了全国1/10的劳动力,尤其为低学历群体提供上升通道。但沃尔玛的“瘦身增效”模式正引发行业震荡:
- 工资跑不赢销售额:过去5年,沃尔玛美国净销售额涨36%,员工时薪仅增28%(现18.25美元);
- 工会痛批“压榨劳动力”:美国食品和商业工人联合会代表John Marshall直言:“这是沃尔玛带头的有毒趋势——用更少的人榨取更多产出!”(十年前工会化尝试虽失败,矛盾仍在发酵);
- 同行反向操作:好市多、塔吉特、家得宝五年各增数万岗位;亚马逊全球员工数甚至翻倍至160万。
新媒网跨境观察到:当零售巨头集体押注自动化,传统岗位的消失恐非孤例。GlobalData分析师尼尔•桑德斯点破真相:“人工成本占比太高,自动化是必然选择。”
方案:沃尔玛的“机器人军团”如何改写规则?
1. 仓库:1人干出1200㎡的活
今年4月,达拉斯郊外两座新仓库揭开面纱:
- 73万尺冷藏中心:600名员工管理相当人均一套房的面积。机器人按算法分拣鸡蛋、肉类,配送到175家门店,效率翻倍、成本降20%;
- 电商履约中心:650人管控200万件商品。订单处理从3小时缩至30分钟,年底成本预计降30%。
“过去员工靠经验挑纸箱,现在算法精准定制。”
——沃尔玛美国COO基兰•沙纳汉
新媒网跨境了解到,这些技术让员工免于日行数英里、搬运数万磅货物,转而“指挥”机器作战。
2. 政府补贴的就业“对赌”
得州政府曾以税收减免鼓励沃尔玛建仓,条件是在当地创造数百岗位。但现实很骨感:
- 因未达估值目标,两仓库均错失补贴;
- 新建的DFW-5仓库取代旧仓,直接裁撤超1000人,仅以7500美元奖金“劝迁”留守者;
- 全美电商配送中心从40个缩至29个。
分析师预警:自动化将大幅削减供应链人力。
3. 门店:后仓解放,前台加码
自动化仓库将分拣好的货直送货架,门店后仓无需人工拆箱。“省下5名全职人力转战服务区。”沃尔玛运营副总裁保罗•卢埃林说。此外,剥离阿根廷、日本低效业务(约5万人),叠加通胀推高销售额,进一步优化人效比。
未来:开新店也难抵“缩编”大势?
沃尔玛宣布将开150家美国新店和数十家山姆会员店(单店带动300+岗位),但另一头:
- 总部搬迁致部分员工离职;
- 上月全球技术、广告部门裁员1500人;
- 配送依赖外包司机,核心团队持续“轻量化”。
高管们嘴上挂着一句:“岗位会变,但人不会少!”CEO董明伦强调技术创造新工种,CHO唐娜•莫里斯则称:“今天的岗位,五年前根本不存在。”
新媒网跨境建议
沃尔玛的路径揭示了一个残酷公式:技术投入=人效飙升≠就业增长。当零售巨头用算法替代人力、用机器人填满仓库,低技能岗位的萎缩已成定局。传统从业者或需加速向“技术监工”转型——毕竟,指挥机器的岗位,比扛箱子的饭碗更持久。
沃尔玛金句:“我们永远需要大量员工,但工作内容会变。”
——这或许就是零售业未来的生存法则。
新媒网(公号: 新媒网跨境发布),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、游戏、支付、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,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。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