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大转移!Temu美国用户流失近40%
最近美国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:曾经热衷于在Temu和Shein"薅羊毛"的消费者,正在悄悄转移战场。新媒网获悉,Consumer Edge Research最新研究显示,2025年1-2月至少两次在这两家中国电商平台下单的用户,有近四成在3-4月彻底"脱粉",转而投向传统零售商的怀抱。
一、平价服饰品牌成最大赢家
在消费转移的浪潮中,Gap集团旗下的Old Navy可谓异军突起。这个以"全家人的平价衣橱"为卖点的品牌,3-4月客流量同比增长23%,其中27%新增客户来自Temu/Shein流失群体。新媒网点评发现,Old Navy的逆袭绝非偶然:
- 全品类覆盖策略:从婴幼儿连体衣到老年居家服,覆盖全年龄段的商品矩阵让消费者实现"一站式购齐"
- 质量价格平衡术:相比超低价平台的"季抛型"服装,Old Navy在保持$5-$30价格带的同时,显著提升面料耐用性
- 场景化营销创新:近期推出的"返校季全家福穿搭指南"在TikTok获得270万次播放,精准触达家庭用户
二、百货公司上演"文艺复兴"
令人意外的是,被视为"过气"的实体百货正在重获青睐。数据显示,Bloomingdale's和Kohl's在3-4月迎来近两年最强劲增长,其中:
- 沉浸式购物体验:Kohl's新推出的"智能试衣间"将AR技术与实体试衣结合,试穿转化率提升41%
- 精准会员运营:Bloomingdale's的"美妆顾问到家服务"带动高端护肤品销量增长35%
- 跨界场景融合:Nordstrom Rack在卖场内增设咖啡工坊,顾客停留时长延长28分钟
新媒网了解到,这些转型举措恰好击中Z世代"既要性价比又要仪式感"的消费心理,曾经的"价格敏感型"消费者开始愿意为体验买单。
三、二手经济催生新蓝海
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,Savers Value Village的异军突起揭示了一个新趋势:转售经济正在重构价值链条。该平台4月交易量同比暴涨67%,三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:
- 环保理念渗透:68%的年轻消费者表示购买二手商品是"对社会负责"
- 寻宝体验升级:通过AI算法实现的"个性化淘货指南"大受欢迎
- 社交属性强化:用户自发形成的"旧衣改造挑战赛"话题播放量破亿
新媒网建议关注该领域的品牌注意:二手平台不再是简单的清仓渠道,正在演变为新型社交货币。
四、美妆赛道暗流涌动
Ulta Beauty的财报数据印证了另一个趋势转移:38%的个护消费转移来自Temu/Shein流失用户。深挖背后动因:
- 成分焦虑加剧:某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显示,跨境电商平台美妆产品合格率仅72%
- 体验需求升级:Ulta推出的"虚拟化妆镜"促成28%的跨品类购买
- 小众品牌崛起:像SpoiledChild这样的DTC品牌,通过"成分可视化"直播实现300%增长
Consumer Edge洞察副总裁Michael Gunther指出:"这不是简单的消费转移,而是一场由信任危机引发的市场洗牌。"新媒网预测,随着美国《跨境电商质量法案》即将落地,这种消费回流趋势可能持续扩大。
五、深层次动因解码
表面看是消费阵地的转移,实则暗含三重底层逻辑:
- 信任重建:连续爆发的跨境电商质量风波,让"低价=低质"的认知深入人心
- 体验迭代:实体零售商通过数字化转型,正在模糊线上线下边界
- 价值重构:消费者从"唯价格论"转向"综合价值评估",包含质量、体验、情感等多维度
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消费迁徙正在引发连锁反应。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,其电商平台第三方卖家数量激增42%,其中38%是曾主攻跨境电商的中国供应商。新媒网点评认为,这场消费迁徙本质上是全球零售业格局重构的缩影,当低价不再是万能钥匙,真正的价值创新才刚刚开始。









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