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电商App席卷美国,跨境卖家迎涨价良机
2025-04-25跨境电商
中国电商App的“霸榜”现象
近期,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被中国电商平台强势占领。根据Sensor Tower数据,截至4月21日,榜单前十中中国App占据四席:敦煌网(DHgate)和阿里国际站(Alibaba.com)分列第一、第二,淘宝(Taobao)位列第九,而此前长期占据前二的SHEIN与Temu则跌至第七、第八名。
- 敦煌网自4月17日起连续登顶,全球下载量激增;
- 阿里国际站从第18名跃升至第三,美国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;
- SHEIN和Temu广告支出大幅缩减,排名下滑至榜单中后段。
两大头部平台近期宣布削减数字广告投入,并计划自4月25日起提价。Sensor Tower数据显示,Temu的Facebook和Instagram广告支出减少31%,SHEIN下降19%。这一调整释放了部分流量红利,叠加TikTok上“中国源头好货”的热潮,为其他中国跨境卖家创造了阶段性机会。
跨境卖家的“涨价窗口期”
关税政策意外成为跨境卖家摆脱“低价内卷”的契机。以服装为例,物流与税费成本增加约8-10元人民币,但卖家普遍提价3-5美元,利润空间显著扩大。
案例印证:
- 杭州卖家熊伟平在阿里国际站的美国询盘量激增,甚至有客户提出“一套起订”;
- 山东跨境电商马同伟在纽约设立分公司,其金属加工设备价格仅为德国品牌的1/10,不可替代性支撑议价权。
行业现状:
- 2023年,59%跨境卖家利润下滑;2024年一季度,44%卖家利润同比下跌;
- 当前涨价逻辑被市场接受,整体销量未明显下滑,卖家借机回血。
专家观点:
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专家李鸣涛指出,产品竞争力决定关税成本转嫁能力。不可替代性高的企业更易让采购商承担成本,而低附加值商品可能面临亏损风险。
红利背后的隐忧
尽管短期利好显著,但长期挑战已现端倪。美国政府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关税豁免,清关流程复杂化将推高物流成本、延长时效,对依赖直邮模式的平台和卖家构成冲击。
风险与应对:
- 库存压力:美国本土备货消耗完毕后,新货源补充或遇阻;
- 模式转型:零售“小包裹”可能转向批发“大包裹”,直播带货或从C端转向B端;
- 平台困境:SHEIN等以低价为核心竞争力的平台,面临品牌升级与资本预期的双重压力。
行业出路:
- 短期策略:通过转口贸易、海外组装降低关税成本;
- 长期布局:开拓非美市场,或将产能转移至低关税国家;
- 平台国际化:Temu、SHEIN需加速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布局,但低价标签或成转型阻力。
结语
关税政策如同一把双刃剑,既为中国跨境卖家提供了短暂的涨价窗口,也倒逼行业加速调整供应链与市场策略。无论是平台的国际化突围,还是卖家的成本转嫁能力,最终考验的仍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——性价比优势与不可替代性。然而,这场红利终将随政策变化消退,如何在波动中构建长期壁垒,将是所有参与者的必修课。
关注我们

新媒网跨境发布
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,未经许可,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