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太碳酸氢钠:中国独占6成产量!澳越进口飙升18%!

亚太地区的碳酸氢钠市场,作为全球化工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展现出持续的活力与增长潜力。这种多用途的化学品,广泛应用于食品、医药、环保、饲料以及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,其市场变动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,也为众多跨境贸易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号。特别是在中国,作为全球主要的碳酸氢钠生产国和消费国,其在亚太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。深入了解亚太地区碳酸氢钠市场的现状、趋势与未来展望,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跨境贸易企业,尤其是从事化工原料、食品添加剂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而言,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市场概览与未来展望
截至目前,亚太地区的碳酸氢钠市场正经历一个稳健增长的时期。整体来看,该区域的碳酸氢钠市场需求旺盛,预计在未来十年仍将保持向上趋势。具体预测显示,在2024年至2035年期间,市场交易量预计将以年均1.7%的复合增长率稳步提升,到2035年末有望达到650万吨。尽管这一增速相比过去可能有所放缓,但整体市场容量的扩大趋势依然明确。
从市场价值角度看,预计到2035年,亚太碳酸氢钠市场规模将以年均1.9%的复合增长率增长,届时其名义批发价值将达到23亿美元。这表明市场在追求量的增长同时,价值创造也在同步进行。
消费市场分析
去年,亚太地区的碳酸氢钠消费量呈现稳健增长态势,达到540万吨,同比增幅为3.3%。这标志着该区域市场连续第五年实现增长,彰显出其蓬勃发展的活力。回顾2013年至2024年期间,整体消费量以年均2.5%的速度持续攀升,尽管中间偶有波动,但总体上升趋势并未改变。其中,2017年的增幅最为显著,达到了5.7%。预计未来市场将继续保持这种稳步增长的态势。
在市场价值方面,去年亚太碳酸氢钠市场的总价值略有回调,达到19亿美元。这个数字涵盖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,不包括物流、零售营销及零售商利润等环节。从2013年到2024年,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.0%,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。市场价值曾在2023年达到20亿美元的峰值,去年的小幅调整并未改变其长期向好的趋势。
各国消费情况
在亚太区域内,中国是碳酸氢钠的头号消费大国,消费量高达260万吨,占据了去年亚太总消费量的48%。中国的消费体量遥遥领先,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(100万吨)的三倍。日本紧随其后,以48.9万吨的消费量位居第三,占总量的9%。
从2013年至2024年各国的年均消费量增速来看:
| 国家 | 年均消费量增速(2013-2024) |
|---|---|
| 中国 | +2.0% |
| 印度 | +2.9% |
| 日本 | +0.4% |
在价值层面,去年中国(6.17亿美元)、印度(4.32亿美元)和日本(3.01亿美元)依然是市场价值最高的几个国家,合计贡献了该区域总市场价值的73%。巴基斯坦、泰国、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,共计占额外21%的市场份额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主要消费国中,韩国的市场规模增速最快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.3%。其他主要消费国的市场增速则相对温和。
人均消费水平
衡量一个市场成熟度和潜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均消费量。去年,韩国、日本和泰国是亚太地区人均碳酸氢钠消费量最高的国家。
| 国家 | 2024年人均消费量 |
|---|---|
| 韩国 | 5.3公斤/人 |
| 日本 | 4公斤/人 |
| 泰国 | 2.3公斤/人 |
从2013年至2024年的人均消费量增长情况来看,韩国的增幅最为显著,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.6%。其他主要消费国的人均消费增速则相对平稳。高人均消费量往往预示着该产品在当地居民生活中的普及程度较高,市场需求基础稳固。
生产格局透视
去年,亚太地区的碳酸氢钠生产量显著增长,达到550万吨,比2023年增加了5.9%。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,总产量以年均2.6%的速度增长,且趋势保持一致,波动较小。2017年的增长最为突出,产量增加了12%。截至去年,亚太区域的碳酸氢钠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,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。
从生产价值来看,去年碳酸氢钠的生产价值估计为18亿美元(按出口价格计算)。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,总产值年均增长2.1%。尽管在分析期间内产值呈现波动,但总体呈增长趋势。2022年的增长最为显著,比前一年增加了22%,达到了19亿美元的峰值。然而,去年的增长未能延续此前的强劲势头。
各国生产情况
中国依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碳酸氢钠生产国,去年产量达到330万吨,约占区域总产量的60%。这一产量是中国第二大生产国印度(100万吨)的三倍。日本以46.1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,占据8.3%的市场份额。
从2013年至2024年,各主要生产国的年均产量增速分别为:
| 国家 | 年均产量增速(2013-2024) |
|---|---|
| 中国 | +2.2% |
| 印度 | +3.1% |
| 日本 | +0.5% |
进口市场动态
去年,亚太地区碳酸氢钠进口量约为83.7万吨,比2023年增长了2%。回顾2013年至2024年期间,亚太地区的进口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,年均增长率达到5.5%。尽管在此期间进口量有所波动,但总体增长势头强劲。与2013年相比,去年的进口量增长了80%。2014年的增长最为显著,比前一年增加了12%。截至去年,进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,预计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增长。
在进口价值方面,去年碳酸氢钠进口总额降至2.84亿美元。然而,从长期趋势来看,进口价值整体呈现出稳健的增长。其中,2022年的增长最为迅猛,增幅高达30%,使进口价值达到3.7亿美元的峰值。但去年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。
主要进口国
去年,韩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碳酸氢钠进口国,进口量约为27.5万吨,占总进口量的33%。中国以11万吨的进口量位居第二,占比13%。其他主要进口国包括印度尼西亚(6.7%)、泰国(6.2%)、澳大利亚(6.2%)、越南(5.9%)和印度(5.3%)。日本(3.6万吨)、中国台湾(3.3万吨)和孟加拉国(2.9万吨)合计占据了总进口量的12%。
从2013年至2024年各主要进口国的年均进口量增速来看,中国、澳大利亚和越南的增长尤为强劲:
| 国家 | 年均进口量增速(2013-2024) |
|---|---|
| 韩国 | +7.8% |
| 中国 | +24.9% |
| 澳大利亚 | +18.6% |
| 越南 | +12.4% |
| 孟加拉国 | +7.8% |
| 印度 | +3.6% |
| 中国台湾 | +3.2% |
| 日本 | -1.1% |
| 泰国 | -2.1% |
| 印度尼西亚 | -3.6% |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(份额增加11个百分点)、韩国(7个百分点)、澳大利亚(4.5个百分点)和越南(3个百分点)在总进口量中的份额显著增加。而日本(减少4.4个百分点)、泰国(减少7.9个百分点)和印度尼西亚(减少11.3个百分点)的份额则呈现下降趋势。
在进口价值方面,去年韩国(7100万美元)、中国(4100万美元)和澳大利亚(2100万美元)是进口价值最高的国家,合计占总进口的47%。其中,澳大利亚的进口价值增速最快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.8%。
进口价格变动
去年,亚太地区碳酸氢钠的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39美元,比前一年下降了9.2%。尽管有所回落,但从长期来看,进口价格走势相对平稳。2022年进口价格的增长最为显著,增幅达到26%,达到每吨443美元的峰值。去年的价格则在较低水平运行。
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价格存在明显差异。在主要进口国中,中国台湾的进口价格最高,达到每吨416美元,而韩国的进口价格相对较低,为每吨260美元。从2013年至2024年,越南的进口价格增速最为明显,年均增长2.7%。
出口市场表现
去年,亚太地区的碳酸氢钠出口量飙升至94.7万吨,比前一年增长了19%。从2013年至2024年的整体趋势来看,出口量呈现出强劲的扩张态势,年均增长率达到5.5%。尽管在此期间出口量有所波动,但总体增长势头显著。与2021年相比,去年的出口量增长了47.4%。2017年的增长最为突出,比前一年增加了77%。截至去年,出口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,预计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增长。
在出口价值方面,去年碳酸氢钠出口总额为2.52亿美元。总的来说,出口价值呈现出稳健的增长。2022年的增速最为显著,比前一年增加了45%,达到了2.67亿美元的峰值。去年的出口价值增长势头有所放缓。
主要出口国
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碳酸氢钠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,去年出口量高达79.2万吨,约占总出口量的84%。泰国紧随其后,出口量为7.4万吨,占总出口量的7.8%。新加坡(3.9万吨)和印度(3万吨)合计贡献了总出口量的7.3%。
从2013年至2024年各主要出口国的年均出口量增速来看,泰国、新加坡和印度表现突出:
| 国家 | 年均出口量增速(2013-2024) |
|---|---|
| 中国 | +4.1% |
| 泰国 | +61.7% |
| 新加坡 | +59.4% |
| 印度 | +15.8% |
值得注意的是,泰国(在总出口量中份额增加7.7个百分点)、新加坡(4.1个百分点)和印度(2个百分点)的份额显著增长,而中国的份额则减少了13.4个百分点。
在出口价值方面,中国(1.79亿美元)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碳酸氢钠供应国,占总出口价值的71%。泰国(3000万美元)位居第二,占总出口价值的12%。新加坡以8.7%的份额位居第三。从2013年至2024年,中国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长4.4%。泰国和新加坡的增速更为显著,分别为年均54.9%和23.5%。
出口价格变动
去年,亚太地区碳酸氢钠的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66美元,比前一年下降了13.1%。从2013年至2024年的趋势来看,出口价格在经历波动后,总体呈现出略微增长的态势,年均增长1.1%。然而,去年的出口价格比2022年下降了28.3%。2016年出口价格的增长最为显著,比前一年增加了61%,达到每吨382美元的峰值。从2017年到去年,出口价格未能恢复此前的强劲增长势头。
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价格存在显著差异。在主要供应商中,新加坡的出口价格最高,达到每吨562美元,而中国的出口价格相对较低,为每吨226美元。从2013年至2024年,中国在价格方面呈现出年均0.2%的微弱增长。
对中国跨境从业者的启示
从上述数据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亚太碳酸氢钠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: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,也是主要的出口国。这为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带来了多重机遇。
首先,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的内需市场,为碳酸氢钠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对于致力于化工原料出口的中国企业,深入挖掘亚太区域内增速较快的进口市场(如澳大利亚、越南)以及新兴的生产出口市场(如泰国、新加坡),是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方向。
其次,虽然市场整体增速预计趋于平稳,但在特定国家和细分领域仍存在高增长潜力。例如,韩国在高人均消费和进口方面的突出表现,值得中国企业重点关注。了解这些市场的具体需求、消费偏好及贸易政策,有助于精准定位目标客户,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。
最后,价格波动是国际贸易中的常见现象,碳酸氢钠的进出口价格也存在一定波动性。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应密切关注区域内的价格走势和成本变化,通过优化供应链、提升产品附加值,以及灵活运用贸易结算方式,有效规避风险,确保贸易利润。
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持续关注并深入分析亚太地区碳酸氢钠市场的最新动态,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制定长远发展战略、把握市场机遇、实现稳健增长,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新媒网(公号: 新媒网跨境发布),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、游戏、支付、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,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。
本文来源:新媒网 https://nmedialink.com/posts/ap-baking-soda-china-60-prod-au-vn-import-up-18.html








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












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