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OB/CFR/CIF三大陷阱曝光!跨境卖家百万损失只因忽略这张表
2025-06-05跨境电商
最近后台好多朋友在问:明明签了合同,怎么到货后突然冒出一堆额外费用?海运途中货损了该找谁赔?这些糟心事,十有八九栽在没吃透贸易术语上。FOB、CFR、CIF这三个老面孔,表面看着像亲兄弟,实际藏着不少魔鬼细节。
上回我们拆解了它们的交易流程,今天直接上干货,把费用、风险、保险这些最容易踩坑的雷区,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。
一、一张表看穿核心差异
二、费用分摊:谁的钱包在流泪?
FOB就像"点到为止":
- 卖家只负责把货送上船(含装船费),拍拍衣袖走人
- 买家接手后,运费、卸货费、进口税…账单雪花般飞来
CFR是"包邮不包售后":
- 卖家掏钱搞定货价+装船费+全程海运运费
- 但船一靠岸,买家就得接盘卸货费和清关费
CIF看似"一条龙服务":
- 卖家覆盖货价+装船费+运费+基础保险费(通常是平安险)
- 买家依然逃不掉目的港的卸货费和税费
重点敲黑板:
新媒网跨境建议:签合同时死磕费用细节!比如FOB的装船费(THC)常引发扯皮,务必写明是FOB Trimmed(卖家付)还是FOB Liner Terms(买家付)。CFR/CIF中目的港拥堵费(PCS)默认买家承担,别等账单来了才傻眼。
三、风险转移:货砸手里算谁的?
风险分水岭很统一:
- FOB/CFR/CIF三家都在货物越过船舷那一刻完成风险交接
- 哪怕运费是卖家付的,只要货在海上沉了/烧了/泡了,买家捏着保单找保险公司哭去
但这里有两大深坑:
1. 保险真空期(FOB/CFR最危险)
- 风险转移后买家得立刻投保,要是拖延症发作,货损了只能自认倒霉
2. CIF的"最低险"陷阱 - 卖家买的只是基础平安险,台风刮坏箱子?战争炸毁货轮?这些统统不赔!
- 新媒网跨境曾追踪过案例:某公司出口电子设备没加保战争险,结果红海航线遇袭,百万损失全由买家兜底
四、避雷实战指南
给卖家的忠告:
- 报CIF价时务必注明险种,别为省小钱只买平安险
- FOB交易警惕"指定货代"猫腻,曾有卖家被乱收费还丢货权
给买家的护身符:
- 签FOB单前,先确认自己买的保险能否覆盖装船前的陆运风险
- CFR/CIF到港后立即验货,货损超过保险免赔额赶紧报案
终极防御技能:
新媒网跨境预测:2024年贸易纠纷将集中爆发在"隐藏费用"和"保险缺口"。合同里必须写明三件事:
1️⃣ 附加费谁承担(写清币种!)
2️⃣ 险别名称+理赔范围(要求卖方提供保单副本)
3️⃣ 争议解决地(选自己熟悉的法律区域)
外贸江湖没有侥幸,白纸黑字才是王道。下次谈判时,不妨把这份风险清单拍在桌上——毕竟省下的每分钱,都是实打实的利润。
新媒网(公号: 新媒网跨境发布),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、游戏、支付、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,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。
关注我们

新媒网跨境发布
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,未经许可,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