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关税博弈:90天倒计时,谁先眨眼谁输?
2025-05-19跨境合规
谈判桌上的"七伤拳":中美关税博弈暗流涌动
双方在声明中达成核心共识:取消91%的"螺旋式加码"关税,并暂停90天征收24%的关税。看似各退一步,但这场博弈的复杂性远超表面——
一、谈判桌上的"合纵连横"
美国试图用"早签约早优惠"的策略分化各国,但现实却像一场心理战:谁敢先伸手?
- 英国案例:率先让步却成"热脸贴冷屁股"。美国仅对英国汽车关税从25%降至10%(且前10万辆配额内才有效),而英国却要开放农产品市场、采购百亿波音飞机。
- 越南困境:谈判持续一个月仍卡在"推动进程"阶段,进展缓慢到令人窒息。
- 中国策略:声明中"相应(Accordingly)"一词暗藏玄机——美方先撤,中方后动,直接把压力甩回美国。
各国观望之下,拖延战术逐渐成为主流:既然谈不谈都是10%关税,不如赌美国官僚体系扛不住百国车轮战。
二、小包贸易的"生死劫"
特朗普政府对跨境小包的绞杀,正在掀起一场静默风暴:
- 数据惊人:美国每年接收13.6亿个小包,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及香港。按每个100美元估算,总规模高达900亿美元(占中美贸易额两成!)。
- 政策死局:即便将小包关税从120%降至54%,美国强推的代扣代缴保证金制度仍让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集体"罢工"。
- 民生冲击:小包商品多为中小民企生产的日用品,背后牵动着中国大量就业岗位;而美国若彻底封杀小包,超市货架恐怕要上演"空城计"。
更微妙的是,政策漏洞催生"转口贸易"灰色地带——只要包裹从其他国家寄出,就能绕开"中国原产地"限制。这也让美国陷入两难:管太严伤民生,放太松失关税。
三、90天倒计时的三种结局
1️⃣ 理想版:双方在期限内谈妥细节,关税回归10%基线;
2️⃣ 拖延版:谈判陷入拉锯战,10%关税成为"新常态";
3️⃣ 崩塌版:谈判破裂,关税战再度升级。
但现实很骨感——美国谈判团队要同时应付上百个国家,每天谈一国都得耗掉三个月。更讽刺的是,当各国发现"拖字诀"更划算时,美国的"连横计"反而变成作茧自缚。
四、暗流中的权力游戏
- 日本变脸:4月还向美国示好,5月看到英国惨状后立刻喊话"汽车关税必须归零";
- 欧盟观望:一边批评美国单边主义,一边悄悄准备反制措施;
- 中小企业哀嚎:小包贸易停滞让义乌商户集体失眠,而美国小镇店主也开始为缺货发愁。
这场博弈早已超越经济范畴——谁先眨眼,谁就输掉政治筹码。正如崆峒派的七伤拳,挥拳越猛,反噬越痛。
接下来的90天,我们或许会见证:
- 特朗普团队如何在"疲于奔命"中维持谈判节奏;
- 中国如何用"以拖待变"破解美国施压;
- 各国如何在观望中寻找利益最大化的缝隙。
毕竟在关税战的牌桌上,没有人愿意第一个亮出底牌。
关注我们

新媒网跨境发布
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,未经许可,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。
评论(0)